教书育人楷模(教学型)先进事迹

期次:第350期       查看:1162

文中介绍了多名优秀教师,包括会计学院的钱润红、教务处的徐艺、信息学院的喻曦、会计学院的程蕾和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的魏媛。他们在教学和科研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并受到了学生和学校的认可。

16 会计学院 · 钱润红

钱润红,女,汉族,1972 年 1 月出生,民建会员,硕士研究生,教授,会计学院副院长。该老师从教 28 年,始终坚守教学第一线,面向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多门课程,累计授课9000 课时,累计教授学生逾万人。课堂上,坚持言行雅正,随时随地向学生传递正能量;生活中,关心爱护学生,向遭遇困难的学生伸出援助之手。该老师长期致力于推动各项教学改革并取得丰硕成果。她是最早采用信息技术和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的教师之一,注重教学内容的持续更新并推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新冠疫情期间,积极向学校建言献策,制定会计学院网络在线教学实施方案,身体力行、广泛动员,成为全校网络在线教学覆盖比例最高的学院。荣获学校“我最喜欢的基础课老师”,在第三方机构出具的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综合报告中,被认为是最令人满意的任课教师。

17 教务处 · 徐艺

徐艺,女,汉族,1982 年 3 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教授,教务处副处长。该同志始终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长期开展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主要讲授《税法》《中国税制研究》等课程,探索和实施了“第一第二课堂联动教学模式”,常年在学生评教中全校排名前 5%。在学校对毕业生第三方调研中,被税收学专业毕业生评选为“大学对自己影响最大的教师”,她讲授的《税法》被评选为“大学收获最大的课程”。 她组织和带领学生开展学科竞赛,斩获全国三等奖、中部赛区二等奖、贵州省三等奖等奖项。先后荣获贵州省第四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获得二等奖、第九届贵州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三等奖(排名第一)。出版《财政学》教材 1 部,发表教改论文 3 篇,主持省级教材课题 1 项,获得校级奖励 5 项。主持贵州省税收学综合试点改革项目、贵州省财政学一流专业建设项目。

18 信息学院 · 喻曦

喻曦,女,汉族,1987 年 7 月出生,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讲师。该同志坚守立德树人初心,不断提升自身教育教学与改革实践能力,不断推进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学改革,不断加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不断加强教学成果的推广和应用。主讲课程多次获学校教学范式改革“优秀”等次,获评校级教学成果奖优秀奖、贵州省研究生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贵州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学成果奖三等奖。完成了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3 项,指导学生获得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 2 项、互联网 + 省赛银奖 1 项,铜奖 1 项,电子商务三创赛国赛三等奖 2 项、省赛特等奖 1 项。科研方面,先后主持省部级项目 1 项,在 IEEE Intelligent Systems 等主流刊物发表了论文 5 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21 件,作为主要参与人立项制订了《特色农产品数据处理规范》等贵州省地方标准 2 件。荣获贵州省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优秀奖,电子商务三创赛省级优秀指导教师、校级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

19 会计学院 · 程蕾

程蕾,女,汉族,1974 年 10 月出生,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教授。该同志扎根教育 24 年,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严谨求实,勤奋刻苦,扎实工作。以“四有”好老师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着力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坚持言传身教相统一,深入理解教育本质,确立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致力于课程思政改革,在所授课程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教学改革,倡导信息化技术进入专业课堂,实施数据教学,开展校本研究,推进混合式教学,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她以学生成才为落脚点,在亦师亦友中相伴成长。担任本科生和硕士生导师 5 年以来,注重与学生坦诚交流,提早做好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未来职业规划指导工作,培养学生自我管理和养成教育,帮助学生实现自身价值和理想。荣获学校“优秀共产党员”“四有”好老师荣誉称号。


20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 魏媛

魏媛,女,汉族,1976 年 6 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教授,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该同志扎根教育 13 年,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传道授业、诲人不倦,用爱心帮特殊孩子卸下思想包袱,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在努力推动学科发展的基础上,以帮助学生成长为己任,情系学生的成长,把科学研究的前沿知识和相关研究成果融入课堂,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理论知识和方法的实践应用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鼓励并指导学生积极申报和参与各类项目研究,通过科研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在她的指导下,6 名本科生中 4 名考取硕士研究生,7 名硕士研究生中 3 名考取博士研究生。荣获“贵州省巾帼建功标兵”、贵州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贵州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等。

报刊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