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财经大学学科建设历程、成效与展望

期次:第345期    作者:王武林   查看:389

贵州财经大学始建于 1958 年,原名贵州财经学院,1978年复校,2003 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2 年更名为贵州财经大学,2018 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和理论经济学、工商管理两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19 年获批工商管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近年来,学校以学科建设为统领,坚持内涵发展,办学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学校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一、学科建设历程

学校自 1999 年至今已实施了六期重点学科建设。1999-2002 年,学校为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复评工作,启动实施了“三三五工程”,即“从 1999 年入学的本科新生开始,在毕业时必须在英语、计算机和实用写作三项基本技能方面达到规定的标准;重点建设三个有特色的专业;重点建设五个学科,力争在今后的几年内,使这些学科在科研方面形成特色和比较优势,造就一批学术水平和专业水平在省内处于领先水平的,有较大影响的专家学者。”2003-2005 年,学校围绕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实施了第二期重点学科建设,针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短板和不足,从学科队伍、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科研管理等方面着手,创新学科建设体制机制,激发学科建设内生动力。2006-2009 年,学校实施了第三期重点学科建设,出台学科论证和规划等系列文件和制度,培育我校优势主体学科,形成了一批在省内、西部地区有重要影响、接近国内先进水平的重点学科。2010-2012 年,学校围绕打造拔尖的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队伍,加快重点学科建设步伐,充分发挥学科、学科带头人作用,实施了第四期重点学科建设。2013-2016 年,学校围绕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博士学位授权申报等工作,夯实学科发展基础,打造学科优势与特色,提高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实施了第五期重点学科建设。2017-2020 年,学校围绕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博士授权点建设、学位授权以及学科评估等工作,坚持“两轮驱动、三位一体、内涵发展、实现转型”发展思路,提升内涵建设质量,推动学校发展转型,打造学科团队,实施第六期重点学科建设。

二、学科建设成效

近年来,学校通过持续开展重点学科建设,在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学术交流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18 年,学校成功通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位授权审核,获批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同时增列理论经济学、工商管理 2 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19 年,工商管理获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科建设更上新台阶,这标志着我校人才培养层次实现了从学士、硕士到博士的突破。

第四轮学科评估创佳绩。2017 年,教育部学位中心开展了第四轮学科评估,我校工商管理获 C+ 等次,应用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分别获 C 等次,公共管理、统计学分别获 C-等次。学校 5 个学科入选 C 层次,在贵州高校中名列第三位。这表明学校主体优势学科水平整体进一步提升,在国内和省内的美誉度和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双一流”建设迈上新台阶。经管类学科通过长期以来的建设,不断凝练学科方向和研究领域,形成了稳定的学科团队和研究领域,特色更加鲜明,优势逐步凸显。“大数据与绿色发展”被遴选为国内一流建设学科 I 类学科群,“大数据与公共服务”“马克思主义理论”被遴选为国内一流建设学科 II 类学科群,同时理论经济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应用经济学、统计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 6 个一级学科被遴选为区域内一流建设学科。

学科平台进一步夯实。学校新增“贵州省大数据统计分析重点实验室”“贵州省金融物理特色重点实验室”等重大学科平台,新增“贵州省大数据人才培训基地”“贵州省社会与经济数据科学人才基地”等人才培养基础,新增“贵州绿色发展战略高端智库”等,学科育才功能进一步彰显。

研究生教育进入新阶段。2018 年学位授权审核,学校除新增 2 个博士学位点,同时,新增法学和中国语言文学 2 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新增税务、旅游、农业、社会工作、汉语国际教育、公共管理等 6 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应用经济学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顺利通过教育部合格评估,翻译和会计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先后顺利通过专项评估。32 名博士研究生顺利入学,硕士研究生招生指标突破 1000 人。

学科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目前,学校有高级职称的高层次人才共 860 人(其中正高级职称 223 人,副高级职称 639人,正高级职称博士 172 人),高级职称中 45 岁及以下的589 人,具有博士学位的高层次人才 598 人,45 岁及以下高层次人才 449 人。学科队伍的职称、年龄、学缘等结构进一步优化,为学科建设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经过长期的学科建设,理论经济学、工商管理 2 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优势凸显,应用经济学、公共管理、统计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国语言文学等 7 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基础厚实,数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农林经济管理等学科发展态势喜人,新闻传播学、民族学、社会学等学科特色日益显现,逐步形成了“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体,法学、工学等为支撑,文学、理学等为基础,教育学、艺术学等为补充”的学科体系。

三、学科建设展望

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强化社会服务功能。下一步,我们要抓实学科建设,写好大地论文,助力贵州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以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博士学位授权点建设为契机,抢抓新一轮学科评估和学位授权审核机遇,紧扣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立足学科基础、把握学科前沿,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学科体系,坚持内涵发展,突出质量导向,打造学科特色,提升服务社会水平。

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提升学科育才育人的功能和作用。以学科团队建设为抓手,立足学位点建设和学科布局需要,凝练和精选学科方向,持续推进重点学科建设。扎根重点领域,推进科教融合,形成系列标志性学科成果,打造一批学科领军拔尖人才。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进一步优化学科队伍,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搭建社会服务平台,提升学科成员服务社会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师资队伍水平,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

进一步加强学科顶层设计,明确学科使命和学科定位。坚持以全省“三大战略行动”需求为导向,发挥既有经管学科优势,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领域,优化学科生态布局,致力于建设区域一流学科。全力打造以理论经济学、工商管理为主体的“大数据与绿色发展”学科群,以应用经济学、公共管理、统计学为主体的“大数据与公共服务”学科群,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法学、中国语言文学为主体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群和以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城乡规划学为主体的“系统科学与工程”学科群,构建以经管类学科群为“主体”、以理工类学科群和文法类学科群为“两翼”的主次分明、特色鲜明、协同共生的“A 字型”“一体两翼”学科生态体系。

强化目标导向,激发内生动力。对照教育部专项评估、合格评估、学科评估和区域内一流学科建设等要求,强化学科建设目标导向,激发内生动力,进一步落实主体责任,找差距、补短板、强弱项,深化学科建设机制改革,加强学科群体制机制创新,发挥引领学科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夯实经管类学科发展基础,提升经管类学科在国内和区域的竞争力。

(作者系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