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门”的隐喻

期次:第345期    作者:□ 张 繻   查看:354

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被诬告谋杀自己的妻子及其情夫的银行家安迪被判两次终身监禁来到了肖申克监狱。与众多囚犯不同,安迪尽量保持沉默寡言且尽可能维护自己作为正常人保有的一切品质,与此同时也在策划着让自己重获自由的一天。在狱中他利用自己过人的金融知识满足狱卒们“合理”诉求并换取特殊照顾,他为监狱申请经费建图书馆,帮助狱中人考文凭学文化,在知晓谋杀事件有转机向典狱长诉求司法公正未果后,转而利用法律漏洞策划一系列寻求人生自由的计划,最终获得重生。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作为人类电影史上公认的最杰出的作品之一,其关于自由与正义等命题的探求带给我们无尽的思考,本文选取人物视角和镜头视角来探寻影片中“门”这一象义背后的涵义。

“门”一字对于普通人来说,入则进室内,即可独自或与他人一同在有限的私密空间中充分享受行动的自由;出则到室外,即与其他社会公众一同受约束进而享受相对有限的自由。在影片中,门外的人是法律上的具有人身自由的公民,而对于无论长期还是短期生活在肖申克监狱里的囚徒来说,被挨个编上号码勒令待在划分为格子的监狱里后,门则象征着禁锢、隔绝。铁丝钢板筑成的厚门意味着隐私在这里无所遁形,而所有人都处在监视之中,时不时要面临突击检查。“不自由毋宁死”,自由是一个人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这种对罪犯人身与精神层面限制自由,体现着刑罚的目的,即通过对罪犯自由的剥夺惩罚犯罪,威慑潜在的违法者。

在影片线性叙事娓娓道来的同时,安迪在狱中做出的非常人之举已经是大家习以为常的事了,就像影片台词 :“有些鸟是不能关在笼子里的,他们羽翼太夺目了,当他们飞走的时候,你心里会很清楚,把他们关起来是一种罪恶。”他在已经奠定狱卒“合法”逃税人的地位后公然把典狱长和狱卒们锁在门外,在门内放着莫扎特的《费加罗婚礼》,不仅如此,还通过广播让所有囚徒都听到,每个人仰天企望,每个人有每个人向往的自由模样,唱片机旁的安迪,与门外的囚徒们心中各有自由,但这一刻撇开典狱长和狱卒,对于并非一出生就待在监狱里的他们,大概唤起他们曾经有过的自由。这自由自然需要付出代价,换得安迪小黑屋独省两周,身处每日勉强塞过餐食的漏光的口照射下的一小方光明,他至少尝试过了。

这道门对于多数囚徒而言,是内心早已凝固尘封的自由的短暂的催化剂,但对安迪而言,这是他内心一直所信仰的应许之地的一角折光,熠熠生辉。在笔者看来,这段剧情也是全片最充满人文关怀和浪漫主义情怀的部分,此处的门是发泄,更是希望,其中蕴含着一个人对自由与正义渴求的充满力量的坚强意志。路漫漫其修远兮,安迪的逃脱之路并不轻松,需要强大的个人意志,这道门就是指引他在黑暗的地下坚定向前的烛光。

影片内着重刻画几个人的救赎之路,本文单就与门的象义有关的老布和瑞德做对比。关于老布的命运,影片用一个镜头隐喻透露——老布获假释重新回到社会,这时的他已经耄耋之年,在监狱的生活已经同现代社会双线并行了,突然让他同社会发展线交织重合,用老布出狱时由内而外拍的一个镜头交代,从观众视角看这个镜头,仿佛老布刚从外面踏入监狱,暗示被肖申克监狱完全“体制化”的老布从一个他熟悉的环境踏入了一个更大的监狱,即是社会,不适应新社会的生存规则对他来说感觉到一无是处,被禁锢了太久太久自由的状态,用瑞德的话来说:“监狱里的高墙实在很有趣,起初你痛恨周围的围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这就是体制化。”

对比来看,瑞德是影片不可或缺的人物,正是他的所见所闻推动着情节的发展,使得这座监狱、监狱中众生之间所发生的事、以及影片的价值观被完整地呈现给观众。他的命运是影片着重塑造的一个切合“救赎”主题的发展线。从瑞德直陈内心获假释,走出老布走过的监狱大门,不同的是影片用了相反方位的拍摄手法暗示瑞德不同于老布的结局,镜头由外而内拍摄,看到的正是正常角度从监狱走出重获新生的画面,这也是瑞德在安迪的鼓舞下即将获得真正精神自由的指征。身体上的自由是不够的,只有精神上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冲破束缚的牢笼,瑞德的心灵真正走出监狱的门外之时,才是救赎的真正实现。

(一)关于瑞德三次假释申请,观众能直接看到的就是瑞德从门外看到里面的评审官,每一次关上门瑞德都在面临是否有资格进入新生活的考验,从影片刚开始呈现的对第一次假释申请充满希望,被驳回申请后第二次的瑞德几乎融入了门背后的监狱生活,在安迪成功越狱后的第三次申请,瑞德已经对自由有了真心的渴望,面对评审官的一番直白,他不再用编排好的陈词敷衍,而是显露了对自由真挚的追求和对既往的悔意。门内门外两种迥然不同的生活,在于瑞德是否仍怀有希望。瑞德在四十年的监狱生活中,从身边的人来人往中体味到自由于自己而言的真正意义,经过反思与忏悔,从而在身体自由的状态下获得纯粹的精神自由,这种活生生的案例正是正义的法律所追求的理想结果。

(二)影片开头运用俯拍和仰拍两种视角相结合,俯拍从地面肖申克监狱城堡式的外观拉长到上空,再聚焦到囚徒往铁丝网门聚集,给观众一种上帝视角俯视芸芸众生的体认感知,仰拍从安迪和几个囚徒进入监狱随视角抬高仰望大门之上威严耸立的高墙,预示瑞德说的那句话,很多人进来了就再也出不去。为何同是那一扇门,会给不同的人带来不同的结局,值得我们反思。安迪进入监狱走过的是高墙下监狱的铁门,在这里洗澡除虱,宛如一个新生儿降临,意味着他们在门外的社会地位,财富,人际关系等不复存在,与他们再无交集。越狱时爬过的是埋藏在监狱底下500 米肮脏的污水道,不管如何难以忍受,这却这是安迪逃出生天,重获自由的唯一的“门”。

英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斯宾塞认为,同正义观念相联系的最高价值并不是平等,而是自由。自由这一价值的实现就是法律所追求的正义,影片中,安迪帮助狱警和狱官利用法律漏洞偷税以获取宽松待遇,伪造一个虚有的身份为狱官洗黑钱并最终揭露狱官帮助自己逃脱,这些一定不都是合法光彩的事,可以说是不正义的。但值得反思的是,一个人为了自由和正义的本能所进行的斗争一定是会不可避免伤害或牺牲其他利益。而这更是我们完善法律,更好的实施法律的不竭动力。同时,我们应当谨记,自由绝对不是无限制的,人并不是孤立地活着,也不是仅为自己而活着。幸而在安迪心中一直有坚定是非曲直的价值观,终以其人道还治其人之身,法律漏洞让典狱长等人得以游刃在法律惩戒的边缘大发横财,最终也被这漏洞掩埋。

主人公安迪在重获新生后选择将监狱门内发生的肮脏勾当,以这所监狱为注脚所代表的时代瑕疵暴露在现代文明之下,也是影片发人深省的良苦用心。在文明社会进步发展的同时,每一个环节都是社会前进不可缺少的必要环节。在这个急剧变化的时代背景下,价值观与意识形态激烈交锋,冲击着人的心灵,影片最终关照人道主义情怀,向大众传达门外的希望是至善的东西,而美好的事物是不易消逝的,文明社会终会裨补缺漏,整体向好前进。

(作者系文学院 2018 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