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坚持“六学”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系统回答了为什么学、学什么、如何学等重要问题,为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应更加重视抓好党史学习教育,采取压实责任学、带着感情学、全面系统学、聚焦主题学、营造氛围学、结合工作学等方式,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大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压实责任学。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的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各高校党委要提高思想认识,充分认清其重大意义,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省委、省委教育工委有关要求,结合高校实际,把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及时成立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各高校党委加强对本级党组织党史学习教育的领导。各高校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要坚决扛起管党治党主体责任,以更加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认真制订方案,科学统筹推进,带头深入学习,以上率下示范推动党史学习教育高起点开局、高标准推进、高质量完成。各高校党委班子成员要认真履行“一岗双责”,积极主动抓好分管联系单位和部门的学习教育,切实把党史学习教育的各项要求落到末端。二是提高政治站位,带着感情学。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内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提高政治敏锐性,从讲政治的高度抓好党史学习教育,通过认真学习党史,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深刻理解并感悟党的英明、党的伟大,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不断坚定信仰信念,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党史学习教育,只有带着感情学,才能学出感情来,真正入脑入心。对此,广大党员在学习党史时,要投入足够的感情,切实从中品尝到“真理的味道”,不断促进认识的深化和思考的深入。要广泛开展“三个讲清楚”活动,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不断增强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三是强化督促指导,全面系统学。加强督促检查推进学习教育末端落实,加强具体指导提高学习教育质量,是抓好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保证。高校应成立校内党史学习教育指导组,采取定点指导、随机抽查、调研座谈等方式,对基层党组织党史学习教育进行全覆盖督促指导、全过程严格把关,及时提醒和纠正在推进工作落实中出现的偏差,确保党史学习教育不虚不空不偏。各级党组织要认真对标对表,及时分析和总结学习教育开展情况,一个内容一个内容学,一个步骤一个步骤过,对未落实或者落实不到位的内容,及时采取“补课”的方式抓好落实,确保“规定动作”不走样。各级领导干部要经常深入基层检查调研,带头落实双重组织生活制度,针对基层党组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坚持点对点解剖麻雀、面对面分析形势、手把手传授方法,确保学习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四是创新方式方法,聚焦主题学。充分发挥高校优势,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聚焦主题激发师生员工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开展学习教育,是提升党史学习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重要基础。对此,在学习教育过程中,要注重拓宽渠道,用足用好贵州省丰富的红色资源,组织师生员工积极到各类党史纪念场馆、革命遗址遗迹等参观学习,通过实地感受、现场讲解,不断拉近历史与现代、理论与实践的距离。要丰富学习内容,积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讲好脱贫攻坚的故事、疫情防控的故事,让党史故事活起来,增强学习教育的吸引力。要坚持突出主题,学习党史要突出“英雄”主题,学习新中国史要突出“复兴”主题,学习改革开放史要突出“创新”主题,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要突出“信念”主题,不断厚植爱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采取灵活的方式方法,依托网络、微博、动漫、舞台剧等新媒体和新形式,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与干部教育培训相结合,与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相结合,与师生员工日常生活相结合,以生动形象的方式提升学习教育质量。五是注重宣传引导,营造氛围学。要加强宣传策划,充分运用新闻报道、言论评论、典型宣传等形式,发挥主流媒体和新兴媒体作用,通过官网、微博、微信公众号、宣传栏、电子屏等平台,广泛宣传中央、省委学习教育的精神和要求,加强对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的进展、成效、经验的宣传报道,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切实防止“两张皮”现象,防范敷衍了事应付完事的倾向性问题。要把党史学习教育同开展纪念建党百年活动结合起来,科学设计便于参与、有吸引力的活动,让师生员工广泛积极参加各项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氛围。要加强对典型人物、工作经验、感人事迹的宣传,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营造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的内部氛围。六是着眼解决问题,结合工作学。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出发点在于学党史、悟思想,落脚点在于办实事、开新局。要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深入查找在党员意识、担当作为、服务群众、遵守纪律、发挥作用等方面的差距和不足,一条一条列出问题,一项一项整改到位。坚持问题导向,始终把师生员工的困难和诉求记在心里,既着力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又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的利益问题,着力办好暖人心、稳人心的实事。要把学习教育同年度大项工作任务结合起来,同承担的职能任务结合起来,找准着力点、抓住切入点,让学习教育围绕中心工作和岗位职责一起谋划、共同推进,确保既把学习教育抓出成效、抓出特色、抓出影响,又把党员干部在学习教育中激发出来的工作热情、进取精神、奋斗激情转化为做好工作的动力,使学习教育同中心工作同频共振,相得益彰,推动高校事业高质量发展。(作者系经济学院副教授)

  • 贯彻落实“五级书记抓党建”
    有关要求推动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

    2020 年,贵州省委教育工委出台了《中共贵州省委教育工委关于全面推进高等学校“五级书记抓党建”的指导意见》,对全省高校“五级书记抓党建”工作作出安排部署。对于高校来说,把“五级书记抓党建”有关要求落到实处,就是要结合实际,加强党务干部队伍建设,形成一级抓一级、逐级抓落实的党建工作格局,不断夯实基层党建基础,推动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一、聚焦主责主业,着力强化抓党建的意识一是要强化抓党建的政治意识。党的建设搞得好不好、抓得实不实,最重要的就是看各级党务干部能否在思想深处把大抓党建上升到讲政治的高度去看待,能否从担当政治责任的高度去具体执行。对此,作为党务干部,要提高政治站位,始终把抓党建和抓好党建作为讲政治、对党忠诚老实的具体体现,以强烈的政治担当履职尽责。二是要强化抓党建的责任意识。党务干部要牢固树立重视党建、大抓党建的鲜明导向,强化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认真履行抓党建的职责,全力以赴做好党建工作。要始终怀着对组织感恩的态度,珍惜组织提供的岗位平台,珍惜组织给予的政治荣誉,舍得投入时间和感情,不推诿,敢担当,积极主动做好党建工作。三是要强化抓党建的主业意识。各级党务干部要始终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把党建工作作为最主要、最重要的事业,坚持对党建工作亲自谋划、亲自部署,知道党建抓什么,明白党建怎么抓,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贵州省委教育工委为什么要出台“五级书记抓党建”指导意见,就是要强化各级党务干部抓党建的意识,让各级党务干部始终做基层党建工作的有心人和明白人。二、结合工作职责,着力提升抓党建的能力一是要善于抓全局、把方向。抓党建工作要始终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作为主线,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工作导向,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重大政治使命。要围绕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确定的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径,坚持党建引领,做好工作谋划,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见效。要坚持原则,秉公办事,落实好请示报告制度,严格把好政治关、政策关,确保方向不偏,程序不错。二是要善于抓学习、强业务。当前基层抓党建工作常用的党内法规,主要有《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贵州省发展党员工作规程 ( 试行 )》等,这些党内法规对基层党组织的设置、职责、任务,以及对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等作了明确的规定。各级党务干部要利用政治理论学习、“三会一课”、个人自学等时机,认真学习党内法规制度,熟悉掌握相关规定,并注重运用到具体的工作实践中,切实为开展党建工作提供可靠的政策依据,提高业务能力,努力成为基层党建的行家里手。三是要善于抓班子、带队伍。抓班子、带队伍,是凝聚人心、推动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作为党组织书记、党务干部,要高度重视团结工作,加强与班子成员沟通联系,做好与师生党员的谈心谈话,不断提升班子合力。一个党组织,一个班子,如果不团结,就会一盘散沙,就无法凝聚战斗力。坚持执行民主集中制,特别是在涉及办学重要事项,涉及“三重一大”工作、涉及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等工作上,积极主动征求师生员工的意见建议,耐心听取他们的想法,努力形成共识,不断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要树好用人导向,倡导实干,鼓励担当,对不担当、不作为的严肃追责问责,让不担当者没市场,不作为者没位置。三、着眼夯实基础,牢牢把握抓党建的重点一是要注重抓规范。按照 3 年达标的要求,围绕按照支部达标的 5 个方面内容,做好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达标验收工作,不断提升党支部的组织力和战斗力。要严格规范党员发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创新方式开展活动,认真做好资料归档等工作。要抓好支部书记和支委班子成员的培训,不断提升做党务工作的能力。二是要注重抓特色。围绕省委教育工委“五级书记抓党建”工作机制上明确的“五个一批”工程,切实建成一批党建示范点,打造一批学校党建特色品牌,汇集一批党建工作成功案例,培养一批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选树培育一批党建带头人、党务骨干和优秀党员,推动党建高质量发展。要结合基层党建实际,全面打造“一院一品”工程,深化“有高度、有广度、有深度、有温度、有亮度”的党支部建设,打造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工作室,提升党建特色化水平。三是要着力抓结合。坚持“党建 +”理念,全面探索创建“党建 + 教学”“党建 + 科研”“党建 + 扶贫”“党建 + 公益”“党建 + 新媒体”等工作,以党建引领业务发展。要提高格局、放开视野、解放思想,从发展全局的高度来看待党建工作,从推动事业发展的高度来谋划党建工作,努力拓展党建工作的外延,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有机结合,实现与高校事业发展的同频共振。

  • 贵州财经大学学科建设历程、成效与展望

    贵州财经大学始建于 1958 年,原名贵州财经学院,1978年复校,2003 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2 年更名为贵州财经大学,2018 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和理论经济学、工商管理两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19 年获批工商管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近年来,学校以学科建设为统领,坚持内涵发展,办学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学校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一、学科建设历程学校自 1999 年至今已实施了六期重点学科建设。1999-2002 年,学校为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复评工作,启动实施了“三三五工程”,即“从 1999 年入学的本科新生开始,在毕业时必须在英语、计算机和实用写作三项基本技能方面达到规定的标准;重点建设三个有特色的专业;重点建设五个学科,力争在今后的几年内,使这些学科在科研方面形成特色和比较优势,造就一批学术水平和专业水平在省内处于领先水平的,有较大影响的专家学者。”2003-2005 年,学校围绕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实施了第二期重点学科建设,针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短板和不足,从学科队伍、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科研管理等方面着手,创新学科建设体制机制,激发学科建设内生动力。2006-2009 年,学校实施了第三期重点学科建设,出台学科论证和规划等系列文件和制度,培育我校优势主体学科,形成了一批在省内、西部地区有重要影响、接近国内先进水平的重点学科。2010-2012 年,学校围绕打造拔尖的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队伍,加快重点学科建设步伐,充分发挥学科、学科带头人作用,实施了第四期重点学科建设。2013-2016 年,学校围绕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博士学位授权申报等工作,夯实学科发展基础,打造学科优势与特色,提高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实施了第五期重点学科建设。2017-2020 年,学校围绕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博士授权点建设、学位授权以及学科评估等工作,坚持“两轮驱动、三位一体、内涵发展、实现转型”发展思路,提升内涵建设质量,推动学校发展转型,打造学科团队,实施第六期重点学科建设。二、学科建设成效近年来,学校通过持续开展重点学科建设,在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学术交流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18 年,学校成功通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位授权审核,获批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同时增列理论经济学、工商管理 2 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19 年,工商管理获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科建设更上新台阶,这标志着我校人才培养层次实现了从学士、硕士到博士的突破。第四轮学科评估创佳绩。2017 年,教育部学位中心开展了第四轮学科评估,我校工商管理获 C+ 等次,应用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分别获 C 等次,公共管理、统计学分别获 C-等次。学校 5 个学科入选 C 层次,在贵州高校中名列第三位。这表明学校主体优势学科水平整体进一步提升,在国内和省内的美誉度和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双一流”建设迈上新台阶。经管类学科通过长期以来的建设,不断凝练学科方向和研究领域,形成了稳定的学科团队和研究领域,特色更加鲜明,优势逐步凸显。“大数据与绿色发展”被遴选为国内一流建设学科 I 类学科群,“大数据与公共服务”“马克思主义理论”被遴选为国内一流建设学科 II 类学科群,同时理论经济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应用经济学、统计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 6 个一级学科被遴选为区域内一流建设学科。学科平台进一步夯实。学校新增“贵州省大数据统计分析重点实验室”“贵州省金融物理特色重点实验室”等重大学科平台,新增“贵州省大数据人才培训基地”“贵州省社会与经济数据科学人才基地”等人才培养基础,新增“贵州绿色发展战略高端智库”等,学科育才功能进一步彰显。研究生教育进入新阶段。2018 年学位授权审核,学校除新增 2 个博士学位点,同时,新增法学和中国语言文学 2 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新增税务、旅游、农业、社会工作、汉语国际教育、公共管理等 6 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应用经济学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顺利通过教育部合格评估,翻译和会计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先后顺利通过专项评估。32 名博士研究生顺利入学,硕士研究生招生指标突破 1000 人。学科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目前,学校有高级职称的高层次人才共 860 人(其中正高级职称 223 人,副高级职称 639人,正高级职称博士 172 人),高级职称中 45 岁及以下的589 人,具有博士学位的高层次人才 598 人,45 岁及以下高层次人才 449 人。学科队伍的职称、年龄、学缘等结构进一步优化,为学科建设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经过长期的学科建设,理论经济学、工商管理 2 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优势凸显,应用经济学、公共管理、统计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国语言文学等 7 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基础厚实,数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农林经济管理等学科发展态势喜人,新闻传播学、民族学、社会学等学科特色日益显现,逐步形成了“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体,法学、工学等为支撑,文学、理学等为基础,教育学、艺术学等为补充”的学科体系。三、学科建设展望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强化社会服务功能。下一步,我们要抓实学科建设,写好大地论文,助力贵州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以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博士学位授权点建设为契机,抢抓新一轮学科评估和学位授权审核机遇,紧扣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立足学科基础、把握学科前沿,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学科体系,坚持内涵发展,突出质量导向,打造学科特色,提升服务社会水平。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提升学科育才育人的功能和作用。以学科团队建设为抓手,立足学位点建设和学科布局需要,凝练和精选学科方向,持续推进重点学科建设。扎根重点领域,推进科教融合,形成系列标志性学科成果,打造一批学科领军拔尖人才。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进一步优化学科队伍,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搭建社会服务平台,提升学科成员服务社会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师资队伍水平,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进一步加强学科顶层设计,明确学科使命和学科定位。坚持以全省“三大战略行动”需求为导向,发挥既有经管学科优势,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领域,优化学科生态布局,致力于建设区域一流学科。全力打造以理论经济学、工商管理为主体的“大数据与绿色发展”学科群,以应用经济学、公共管理、统计学为主体的“大数据与公共服务”学科群,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法学、中国语言文学为主体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群和以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城乡规划学为主体的“系统科学与工程”学科群,构建以经管类学科群为“主体”、以理工类学科群和文法类学科群为“两翼”的主次分明、特色鲜明、协同共生的“A 字型”“一体两翼”学科生态体系。强化目标导向,激发内生动力。对照教育部专项评估、合格评估、学科评估和区域内一流学科建设等要求,强化学科建设目标导向,激发内生动力,进一步落实主体责任,找差距、补短板、强弱项,深化学科建设机制改革,加强学科群体制机制创新,发挥引领学科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夯实经管类学科发展基础,提升经管类学科在国内和区域的竞争力。(作者系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主任)